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王欣记者薛庆元)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020年对一起特大假冒“星巴克”咖啡案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详见《中国消费者报》2020年11月25日1版《假冒“星巴克”被索赔2100万元 江苏省消保委提起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星巴克今年5月13日,假冒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索判令涉案食品公司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向消费者赔礼道歉,赔万判并支付三倍惩罚性赔偿金2172万元。元追
2018年2月,踪巨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接举报称市场有假冒“星巴克”品牌咖啡,额赔经查确为假冒产品。偿性江苏省消保委认为该案属于假冒商标的消费“涉知识产权”案件,事实清晰且已固定,公益涉案金额巨大,诉讼侵权现象严重,案宣可以依法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星巴克请求法院判决该公司售假行为构成欺诈,假冒主张涉案金额三倍的被索惩罚性赔偿。当年10月26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该案。法院经审理查明,涉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甄某某、实际控制人陈某某等明知购买的咖啡系假冒“星巴克”注册商标,仍以公司名义对外销售,假冒“星巴克”注册商标咖啡流入全国18个省份的消费市场,涉案销售金额达724万余元。2019年12月6日,涉案公司及甄某某、陈某某等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判以刑事处罚,其中涉案公司被处以罚金320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涉案公司直接销售对象较多,销售金额高达724万余元,假冒“星巴克”商标咖啡已经流入全国消费市场,消费人数具有众多不特定性。涉案公司明知对外销售的咖啡假冒“星巴克”商标,却隐瞒事实真相,以假充真,进行欺诈销售,违反了相应义务,侵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涉案公司应该通过公开赔礼道歉,以示真诚悔过,同时以警示其他经营者,构建诚信经营环境。江苏消保委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行为并请求涉案公司在全国发行的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三倍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另据悉,对于有明确赔偿金的公益诉讼判决生效后,对不特定的消费者如何履行兑现赔偿的相关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商讨之中。
责任编辑:50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对品质餐饮申报单位食品预包装进行检查。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对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近期,由中国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石景山区食品药品行业联盟及第三方食品安全专业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记者薛庆元)8月30日,为进一步增强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校园师生饮食安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管局结合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开展了开学季食 ...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顾艳伟)“现场观摩后,才知道食品样品是如何进行检验……”9月27日上午,由广西市场监管局主办的2022年广西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桂在行动”暨“质量月”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在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维护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的配合下,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市场监管局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全县开展了南孚电池商标维权专项行动, ...
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张永康 记者吴采平)8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1—6月,湖北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481件,涉案货值2430余万元,罚没金额4633余万元,移送公安 ...
中国消费者报天津讯记者万晓东)天津市静海区静海镇市场监管所肩负着全镇17万人民群众的殷切重托和辖区3500余家食品主体的监管重任。今年以来,该所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 ...